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
11569 人参与
推荐动态
“有些东西不需要答案 态度就是答案”
#恋爱脑段位鉴定书# #在春天恋爱#恋爱脑段位鉴定书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
查看全部 6 条评论
弥漫乩⛓️: Hahaha, what's cool about normal dressing
人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,不用批判那时候的自己,你要始终相信所走之路,所遇之人,所留之遗憾,都是命中注定应该经历的,聚散不由人,对错不由心,不必难过,山水一程,各有天命!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

千万不要高估婚外情
你的互联网无代餐狠话作者又来了。
今天说一个敏感的话题:
婚外情。
本来是我不想写的,但实在有点忍不住了,不得不说点戳心窝子的真话狠话。
先来看三个读者曾跟我讲述的故事:
第一位是个中年女性,有稳定的工作,有还算顾家的老公,孩子也长大了,但总觉得缺点什么。
后来在网上认识一个男人,火速陷入,又被伤害,走也走不出来,隔三差五就来问我怎么办。
第二位更绝,就因为在新公司认识一个同事,工作有默契,对方一个主动表白就认为自己爱了。
最开始还跟我说他们都有家庭,这样不好,过了三月跟我说怀孕了。
第三位是个男性,说自己出差时遇到一个女的,给了他很多关心和帮助,然后自己就觉得遇到了人生第二春。
最后被妻子发现,还信誓旦旦说这是他的真爱,不接受任何反驳,不然就要拼命。
离离原上谱……
我都是一边回复一边屏蔽了脑子里一万八千字的脏话,才能顺利跟他们沟通。
不管是对我的倾诉,还是我网上看到的帖子,我发现一个共性是:
很多人在婚外情时,都特别的——怎么说呢——幼稚。
总觉得自己在婚内事实里再遇到的那个人更好,更和他搭,更是他需要的。
今天这篇文章,我不分析其他的,只说一个观点:
千万!千万不要高估婚外情。
先来分析一个心理:
一个搞婚外情的人,是在干嘛?
很简单,两个字:
填补。
就是自己在婚内缺什么,就想在婚外找什么。
这是一种情感补偿机制。
在婚姻里缺少对方的关心和爱护,无法提供情绪价值,遇到一个对自己关心和爱护的人,就找到了这种补偿。
在婚姻里对方比较强势和霸道,对自己冷言冷语甚至冷暴力,遇到一个能够同情自己的人,也是一种补偿。
就像有人质问为什么你要婚内出轨?
给出的理由往往都是:
那个人温柔、体贴、懂我、知我冷暖等等,当然还有性需求。
听起来,这种填补好像有一定的存在理由。
毕竟,婚内不和谐的事实是存在的,夫妻之间有诸多问题也是存在的。
然而,这是否就能倒退婚内出轨的必然呢?
非也。
想要把婚外情合理化的人,有一点拎不清:
婚内不和谐,寻找补偿,这种填补,为什么又是人?
你觉得现在你的伴侣有诸多问题,或者不像从前那般恩爱,然后你自认遇到一个更好的人,觉得他更合适。
请问,你凭什么就觉得他一定是更合适的那一个?
你觉得现在的伴侣不合适是自己瞎了眼是盲目,那如何就能断定婚外情的那位就一定是你认准的?
你是对爱情的认知提升了?对亲密关系的思考更递进了?是自己三观有了质变的飞跃了?
什么都没有,无非就是遇到了一个可以填补缺失的人,就敢飞蛾扑火,这难道不是一种幼稚?
并且:
你婚外情遇到的那位,又能是什么好人?
如果你们各有家庭,拿着一套说辞就能各自背叛原有婚姻,这算什么合理?
如果对方无家庭,但知道你有家庭却依然愿意掺和一脚,底线原则又何在?
如果对方不知你有家庭,你隐瞒了基本婚姻事实,那这种靠着欺骗得来的填补,将来势必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填补谎言。
到头来,你填补了什么?
隔靴搔痒,自欺欺人。
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:
什么叫人生的第二春?
婚内多年,变得麻木,仿佛调动不起任何生活和婚姻的积极性。
这时遇到一个人,两个人天雷勾地火,把本来一潭死水的生活激荡出片片涟漪。
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,又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,觉得自己到了所谓的第二春。
然而,所谓的第二春,是假象。
并非是情感因素,而是身体和神经因素。
最简单的解释就是:
你身体内的多巴胺受体在常规运作时,对你本身的刺激已经变少,难以激活如曾经一般的奖赏回路。
此时,如果有了新的刺激,就能激发多巴胺的重新爆发式释放。
于是,人就感觉好像变得如年轻时一般,又新鲜,又刺激。
甚至,还会觉得婚内出轨这件事,偷偷摸摸的,也很刺激。
这是一种存在性焦虑,促使个体通过新的关系,重构年轻自我的虚假镜像反射,并将自己的社会时钟错位。
如此这般,就会去模仿年轻时的自己进行求爱行为,还有冲动消费和冒险约会。
如果要从情感角度去梳理,就一点:
很多人,尤其是人到中年,多多少少有一个通病是:
错把平淡当原罪。
就像开篇里故事的第一位读者,生活趋稳,没什么大事,有钱有闲,反而觉得平淡无趣。
然后就去找补,找自己在婚姻里缺什么,去外面寻找一种刺激和再度认同,反倒开始瞎折腾了。
所以,切记:
莫把生活的平淡,当做你婚内缺失的根源理由。
再来说一个心理机制。
一个问题:婚外情真的能持久么?
来看一组公开数据:
维持1天但不到1个月的,占比10%。维持1个月但不到1年的,占比48%。维持1年但不到3年的,占比20%。维持3年以上的,占比10%。
这组数据里,有另一项:只维持了1天,或1次,占比12%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,出去约了一下。
为什么不持久?
一句话解释是: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这是一种认知失调。
就像你刚喝了很苦的中药,然后吃一颗糖,你会觉得这颗糖比平时单独吃时,更甜更有滋味。
你正在遭遇不幸的婚姻,结果这时来一个人对你进行填补,你会因为正处于一种苦中,觉得这种填补无比管用无比刺激无比让你沉醉。
反而会上瘾。
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出轨的人只有0次和无数次。
就真的戒不掉这种认知失调之下带来的刺激。
如果这时,他离婚了,选择和婚外情那个人在一起,再次走入新的亲密关系,结果往往都是:
明显感觉那个人,没有之前那么甜了。
这种认知失调,会带来三重认知扭曲:
第一,虚假合理化。
通过强化婚外情的填补作用,来正当化背叛,却忽视其本质是逃避和不愿面对婚姻问题,或自认无法解决。
婚外情,不过只是逃避婚姻本身问题的替代方案。
第二,后果最小化。
一旦沉迷婚外情,大脑就会自动弱化其危害,弱化对婚姻破裂、子女创伤等后果的评估。
还要自我安慰:只要不被发现,自己就可以这么一直偷偷搞下去。
第三,认知闭关陷阱。
为了减少自己出轨的罪恶感,维护心理平衡,出轨的人会采取两种方法让自己自洽。
要么是继续逃避婚姻问题,更加冷漠,要么是投入更多情感来证明婚外性的价值。
以此来自我强化婚外情的合理性,形成了错误的认知闭环。
察觉到没有?
有的人往往高估婚外情的价值,这里面压根没有一丁点儿对亲密关系的正确认知,全部都是认知失调。
最后:
让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。
这也是很多人振振有词的:
那我就是觉得自己遇到真爱了,人不可能一辈子就喜欢一个人,现在这个人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,不可以么?
来来来,我告诉你:
所谓的真爱,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。
你现在觉得婚外情那个人才是真爱,是因为对方没有真正和你去过日子,你们现在不过是偷偷摸摸在情感上达到了一点共鸣。
将精准的填补,错认为真爱。
就像你有一个坑,有人机缘巧合给你填了这个坑,你倒觉得圆满了,请问:
你口中的真爱,就是这种填坑么?
别太天真。
更重要的是:只要涉及到真实的脚踏实地的生活,真爱就会变味。
不是变质,不是消失,而是会变得多元而复杂。
就像最初选择你的伴侣,那时你也觉得这是真爱,怎么现在又不是了?问题出在哪儿,想过原因么?
我说句大实话:
一个人,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,有无论在任何生活境遇下都游刃有余的能力,有不用发愁任何生活方式的底气,什么都不用考虑,只爱,只要爱,你才能遇到真爱,且将真爱状态持续下去。
只要夹杂任何一点来自生活的家长里短,加一点杂质,真爱就不会再如最初那般纯粹。
就像空气,空气看似纯净,但里面也多的是细菌和微生物。
想要真的提纯到极致,需要各种手段的再处理。或者,就真的是真空状态。
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:人也不能在纯氧的状态下生存太久,也会生病。
婚姻如空气,爱不过是其中的介质之一。
你现在觉得遇到了真爱,无非只是看到了它大量提纯的一面,如何保证以后?
除非,你们不谈任何生活层面,就柏拉图。
但,大部分人往往都是:现在觉得够了,以后才欲壑难填,既要又要。
所以,你只不过是低估了真爱,高估了婚外情。
退一万步讲:
哪怕你真的要去找真爱,渴望什么人生第二春,又要填补又要长久。
先把婚离了,再去搞你的事。
又要存续婚姻,又要婚外找真爱,看把你给能耐的,掂量好自己了么?想过自己配不配了么?
一句话:
婚内就搞,理由再说得天花乱坠,在我看来:全是借口。全是垃圾。
不仅是你,还有你以为真爱的那个人。
不要给自己的背叛贴金,只不过是两个歪了三观和丧失底线的人,背地里的一次合谋。
一丘之貉罢了。
虽不敢说多么无耻下作。
但,非常可笑。
所以可别说什么真爱了。
真爱听了都直摇头。 #测测你是甄嬛传里的谁# #辣妹日记#测测你是甄嬛传里的谁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

幸福快乐的财神爷: 哇哦~
難得不加班,看看美麗的日落去🌄♥️🙂
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 #日落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想看看姬崽們拍的晚霞/日落#收集🌈你生活中的彩虹#記錄吧就現在#








查看全部 3 条评论
Alice: 落日非常治愈